黃鐘重慶零基礎師訓班簡記

【最特別的一次】 –黃輔棠–

時間:  2014年7月15日至8月9日

地點: 重慶南山青年湖渡假村

主辦: 重慶提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目的: 為提多機構屬下的黃鐘提琴培訓學校儲備集體課教學小提琴老師

二十多年來,我主持過黃鐘師資訓練班無數,以這次最為特別。特別之處有兩點:

一、用四週時間,把一群從未學過小提琴的成年人,訓練到能通過黃鐘第一冊學生考級並具有初步教學能力。

二、同時有一群有一定教學經驗與演奏能力的科班出身老師,觀察我如何把一群從零開始的成年人學生,教到能通過第一級考試並擔任我的助教。

提多焦勇建總經理向我要教學日程。我說:「對不起,我完全沒有辦法預先安排每一天的教學內容。我只能學你們四川偉人鄧小平先生的辦法: 摸著石頭過河。走完第一步,再決定第二步如何走。」

意想不到的結果

結果,我們僅用三週時間,就完成了本來計劃要四週的教學內容:

一、6位零基礎的學員,兩星期後就全部通過了黃鐘第一級學生考級。考級曲目有小蜜蜂、拔蘿蔔、噢! 蘇珊那、歡樂頌、黃鐘之歌等五曲,加上一條一個八度音階與琶音。評委是重慶歌劇院小提琴首席曾和平先生與重慶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師劉凱。他們異口同聲說,這樣的學習速度,是世界提琴史上的一個創舉。

二、6位助教老師,全部通過了第一級教師資格考試。考試內容四大項: 1、黃鐘輔助功與基本功演練與講解。2、黃鐘第一冊樂曲演奏與模擬教學。3、音階八步法演練與模擬教學。4、本冊教學研究報告一篇。

三、6位零基礎學員,最後有點辛苦,甚至有一點勉強地通過了第一級教師資格檢定。內容除了四大項目之外,還多出一項音樂基本能力訓練與考核。

四、在8月5號晚的畢業音樂會上,演出水平得到四川小提琴名家、名師鮑宏教授、重師音樂學院劉凱老師的相當高評價。他們認為,幾位零基礎學員,能把這樣多首入門曲目演奏得如此規範,有這樣的音質與運弓水平,用傳統教學方法,一般需要一年左右。

團隊的力量

如此教學成果,當然不可能靠一個人之力,而是靠團體互教、互學、互相支持、互相激勵。

上海來的王曉宇老師,年齡稍大、音樂根基較弱、開始時對黃鐘的各種輔助功抱懷疑心態,所以先後把三位老師(包括我在內)都打敗了。這時,白昱寰老師擔負起個別輔導重任,用極大耐性,用各種方法,一步一步,終於幫她渡過難關,進入正途,趕上了團體的進度。畢業音樂會後,她含著眼淚對我說:「感謝黃鐘幫我把小提琴惡夢變成小提琴美夢!」她表示,回上海後,將向親朋好友大力推薦黃鐘教學法,讓更多人成年人和孩子可以快樂地學會拉小提琴。

連續二十天的教學,曾有兩三個時刻,我自己到了精神與體能的極限邊緣。這時,來自四川音樂學院的白方家老師代替我教學,讓我得到充分休息,迅速恢復了精神與體力。

畢業音樂會前,為把《小毛驢》的品質提升一級,以兩人為一單位,連續玩了三場比賽遊戲。第一次比弓直。第二次比音質。第三次比速度。每次比賽之前,都給一些時間,讓兩人互相幫助,反複練習。比賽評委由白方家老師擔任,我負責講評。這樣,三場比賽下來,每個人都把小毛驢練了數十遍,品質也就從開始的約60分,不知不覺之中,提升到約85分。

為讓全體學員專心於教與學,焦總負起了所有後勤與組織工作,在幕後出錢出力,請來最好的專家擔任考級評委與音樂會佳賓,讓學員大大增強了學習興趣與信心。

幾個新發現

教學世界,永遠沒有盡頭,永遠有新問題,需要新方法。

這次因為遇到新難題,自然也就在教學方法上,有一些新發現。

例一: 小範圍的反弧線運弓與手腕微調。某位學生已經用了「前臂開合」動作拉中上弓,但弓卻仍然不夠直。細心觀察之,上弓時,她的弓仍然有一點點滑向琴橋。於是,建議她上弓時手腕略為上提,讓弓的運動成一反弧形,最後終於解決了中上弓的弓直問題。過去我只強調全弓的反弧形運動。這次,因為面對新問題,第一次提出「在中上弓這個小範圍,也要有一點反弧線運動」。

例二: 兩隻虎爪。這個把雙手指根關節盡量凹下去的動作,對左手持琴、右手持弓都頗有幫助。對左手,它同時解決了食指向琴頭方向撐開與所有手指用指根關節發力的問題。對右手,它解決了手指第二關節彎曲度不夠與指根關節過高的問題。

例三: 各個關節的放鬆。為解決成年人學琴普遍存在的雙手過份緊張問題,有一天,我特別講了右手肩、肘、腕、指四個關節的放鬆問題: 肩,宜下墜不宜高聳。肘,宜沉不且翹。腕,宜凸(提)不宜凹。指最複雜,三個關節各不相同。指根關節,宜凹不宜凸。第二關節,宜彎不宜直。第一關節,必須能彎能直。把不同關節的放鬆問題講到這麼細,這是第一次。

高水準的心得報告

這次收到的學習心得報告,水準出乎意料的高。究其原因,可能有幾個:

1、兩組學員的寫作水平本來就比較高。

2、預先花了大量時間,先討論各人的選題。選題確定後,又規定先寫提綱。提綱討論通過後,才動筆寫。

3、把報告納入教學能力訓練與教師資格檢定內,會被打分,所以每個人都寫得非常認真。

本來只想摘錄部份內容在此。轉念一想,何不把它們作為附錄,全數展示? 這樣,也許可以讓更多人有機會分享他們的心得,也讓更多人由此而了解什麼是黃鐘教學法。

特別感謝

這次師訓班,我個人得到四川音樂學院鮑宏教授特別多的支持與鼓勵。

他命令式地,指派白方家、郭繼、楊雅棠三位高足參加這次師訓班。

他專程從成都趕來重慶,參加師訓班的畢業音樂會。講評時,他說了一句:「那些本來要來應該來,但最後沒有來的人,損失太大了。」

他聽了畢業音樂會的兩組重奏節目後,不大滿意,親自上課,把這兩組重奏節目從預演時的65分,提升到演出時的95分。

他聽了《神鵰俠侶交響樂》和讀了《阿鏜樂論》後,給予遠高於我所應得的評價,把我當成無所不談的好朋友,並邀我與內子去成都玩,他負責所有接待。

鮑宏教授何許人也? 當今中國小提琴家鋒頭最勁的寧峰、文薇等,也曾是他的學生!

有這樣的同行大家支持肯定,焦總可以安心、放心在大陸推廣黃鐘教學法了!

 

附錄: 黃鐘第一冊學習心得報告11

輔助功的妙用    吳夏麗

初次接觸黃鐘小提琴教學法,10多天下來,第一印象是神奇: 神奇的是我們通過短短的14天的學習就學完了第一冊的全部內容和曲目,並通過了第一冊考級;第二印象是科學:科學的是每一個小提琴非常抽象的內容都變得如此具體而且具有相當大的可操作性和可複製性;第三印象是簡單:簡單的是黃鐘教學法把很多傳統教學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步驟,一些無法或者很難解決的問題只用幾招簡單的輔助功就可以完全解決。

我體會最深的就是黃鐘的各種輔助功了,他們如同武俠小說裏的各個招式,每一個都看似簡單,但是起到的作用卻驚人!黃鐘小提琴教學法有許多的輔助功與基本功, 單單第一冊我們就學習了夾琴甩手、左右轉肘、前後移動、手指撐開、手指抬落、拇指伸縮、放轉傳力、前臂開合、大臂進退、臂腕抬落、上半弓長短短、頓音、兩隻虎爪、神龍擺尾(第二冊輔助功)等14項輔助功練習。這些看似簡單的輔助功卻對小提琴這門全世界公認最難學的樂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特別提出黃鐘小提琴的輔助功對小提琴學習有著與眾不同的妙用!

在此我隨意舉三個輔助功的妙用之處吧!

一、輔助功之“手指撐開”:對於初學者來說,左手持琴的手型標準在傳統教學中是個非常耗時耗力的教學難點。因為初學者最容易出現的姿勢就是“乞丐手”的手型,而且按准音對於初學者來說也是非常困難的事。因為東方人的手普遍偏小,所以黃鐘這招“手指撐開”非常管用。它可以訓練手指與手指間的張力,拉伸整個手的長度。同時初學者練習“手指撐開”能讓大家對小提琴最基本的左手持琴姿勢有個概念,先練習了“手指撐開”再上琴,對於尋找音準非常有幫助。同時,手指撐開後由於用力的方向問題,乞丐手的問題也可以得到緩解。

二、輔助功之“手指抬落”:“手指抬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輔助功,它的最大特點在於練習了此項功夫之後,可以讓左手按弦的速度提高很多倍。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功力呢?因為這招“手指抬落”非常科學,它完全按照人體的自然機能而設定,“手指抬落”的口訣是“抬抬打松”,提倡抬起時用力,落下時放鬆。如同大家跑步前練習高抬腿,扔沙包手要先往後伸到最大幅度是一個道理,這就是黃鐘輔助功的科學之處!

三、輔助功之“放轉傳力”:這招輔助功的妙用在於能夠讓右手真正做到鬆而有力並能拉出好聽的聲音。在小提琴的學習中,右手通過弓子的傳力一直是個不容易做好的事情,很多初學者要麼是緊而有力、要麼緊而無力,又或者鬆而無力,要做到正確的鬆而有力,先學會黃鐘這個“放轉傳力”方法非常重要。它將右手傳力的整個動作分解為三部分:“放”——就是右手放鬆的放在支持物上;“轉”——將放鬆的手轉向左側,這跟我們拉琴運弓時的手型相似;“傳力”——然後將整個手臂的力量放鬆的傳到支持物上。這樣的力量既鬆又大,是最理想的運弓之力。如此簡單的就把整個難點講解得非常透徹。

在此我只簡略的抽取了3條黃鐘輔助功的妙用進行講解。在黃鐘眾多輔助功當中,這只是冰山一角。我在這10多天的學習當中,通過各種黃鐘輔助功的練習,切切實實的體會到了它的各種妙用!能讓我們這批零基礎,從來沒有學過小提琴的學生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標準地做到學了一年的學生都不一定做得到的規範動作,讓我們少走了太多太多彎路。這要歸功與黃鐘的創法人黃輔棠老師。他有博採眾家之長的胸懷和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善於總結、善於發現問題、善於解決問題。這同樣這也是我們最需要學習的地方。正如黃老師說的:“小提琴是死的,方法是活的。”在小提琴的學習甚至教學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和困難,我們都要想盡一切方法來解決它,這樣我們的小提琴學習才更有活力,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黃鐘小提琴教學法也才能更加的蓬勃發展!

 

我對三大基礎姿勢的體會   王靜

一、小提琴三大基礎姿勢是:1、夾琴,2、持琴,3、握弓。

二、正確的三大基礎姿勢:

1、夾琴:黃鐘總夾琴口訣是:舉高、插、貼、轉頭、點頭。人兩腳分開自然站立,然後左手拿琴頸舉高,斜插貼脖子,轉頭點頭用左腮去貼緊琴。黃鐘還有驗證夾琴的方法:夾琴甩手,夾好琴後雙手前後甩動來驗證琴是否夾好。(注:琴頭不能太低)

2、持琴:黃鐘會在初學者的琴上貼4條音位線。持琴時食指第三關節貼琴頸,依次是中指無名指小指去「站」音位線。大拇指在第一條音位線和第二條音位線之間。第一冊曲目持琴時要求中指無名指緊靠,食指小指要撐開,要用手指尖左側按琴弦。手要放鬆,手腕要平。

3、持弓:黃鐘入門採用三指握弓法,口訣是:“食指深深向左扭,拇指彎彎像魚鉤”。右手握弓時手指要放鬆,提腕沉肘。

三、我對三大基礎姿勢的體會:

小提琴入門第一課學的就是三大基礎姿勢,可想而知它們的重要性。

1、夾琴:記得剛開始時夾琴總是不舒服,感覺夾琴很痛苦。搞的我夾一會兒琴就要放下來重新調整。後來在學習中發現不僅我一人有這樣的問題。有一些專科的老師也會有這樣的問題夾一會兒琴就會調整一下。後來別人幫我調整了肩墊,把肩墊調高,把寬的那頭調高,窄的那頭調矮點。夾琴就舒服多了。夾琴如果不舒服,學小提琴就會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小孩子夾琴不舒服可能會哭,會不喜歡小提琴,以至於不學小提琴了。那就會是件遺憾的事。

2、持琴:左手持琴。黃鐘對於初學者貼音位線的這種做法,我覺得很好。它能很好的解決初學者持琴手位的問題。有了音位線的存在,不僅可以很快找到手指位置,也有利於我們在練習中保持手位。黃鐘第一冊中我麼學習了2號手型。第一冊學習中我深深的感覺到正確持琴的重要性。只有在保持住手型的前提下,我們才能保證音準,才能更好的換弦,才能把一首曲子的音符拉出來。如果持琴不對,手型不對,以至於音按不准。小提琴是對音要求極高的,連音都按不准,後果可想而知。

3、握弓:右手握弓。黃鐘入門採用三指握弓。沒接觸過小提琴之前不知道三指握弓和五指握弓的差別。學習了小提琴接觸了五指握弓我才知道三指握弓的妙用。三指握弓比五指更易學更好掌握,對於我們初學者來說剛好合適。再加上黃輔棠老師的口訣:“食指深深向左扭,拇指彎彎像魚鉤”。讓握弓變得就更加生動易懂,握弓也就不難學了。

四、總結:

雖然黃鐘第一冊書中沒有專門拿出一節課來講三大基礎姿勢。但他每一課都必有這三大點。想想我們拉琴的第一步是幹嘛?不就是先夾琴、持琴、握弓,才能開始拉曲。我們當老師的教學生的小提琴第一課,也是這三點。

三大基礎姿勢在我看來就是人成長中走的第一步。只有學會了第一步我們才能走第二步第三步。人的每一步每一跑都是從踏出第一步的基礎上開始的。學小提琴也是如此。

上半弓運弓要領   楊夏

一、什麼是上半弓?

黃鐘教學法把弓平均分為4段,中弓以上則是上半弓;上半弓則又分為中上弓及弓尖。

二、黃鐘為什麼從上半弓入手學習?

黃鐘教學法特別之處就是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全弓的入門學習太難,所以將弓分為上半弓和下半弓。就好像一個大蛋糕,悶頭吃會弄得到處都是,會留下各種各樣的污漬;但是黃鐘會把蛋糕切一小塊一小塊的小蛋糕,讓學生吃起來更為輕鬆,也更為容易消化,從而讓學生更快速的入門。所謂萬事開頭難,開一個好頭,讓學生迅速對學習小提琴充滿興趣,充滿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小提琴的入門不再那麼困難。

三、什麼是正確的運弓?

弓直、弓平、弓穩。

四、為什麼要做到正確的運弓?

運弓直,可以使運弓時弓毛在琴弦上不打滑,運弓軌道能夠穩定。運弓平、運弓穩,可以使弓平穩、勻速的在軌道上運行,使聲音更為穩定、飽滿,動聽。

五、如何做到正確的運弓?

在學習黃鐘教學法第一冊時,每一堂新課都會有幾個輔助練習,幫助我們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右手持弓運弓有五大輔助功:拇指伸縮、放轉傳力、前臂開合、大臂進退、臂腕抬落;並且運用了特別的三指持弓方式,這樣的持弓方式好處在對於剛學習小提琴的學生,手指手臂更為放鬆,手臂的力量更容易傳到琴弦上去。

要運好弓,首先需要持好弓。黃鐘教學法有兩個重要輔助功:拇指伸縮,放轉傳力。意思就是食指深深向左扭,拇指彎彎像魚鉤。食指深深向左扭之作用在於手臂更好的傳力;拇指彎彎像魚鉤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拇指伸直手就會僵硬,僵硬的手是無法拉出好音色的。

持好弓後,則分段練習。首先練習中上弓的。我還記得第一堂課時,黃老師教我們做了一個輔助練習:前臂開合。此練習作用在於在中上弓運弓時,完全依靠小臂運動來做到弓直。若此時用大臂動作,運弓則會東倒西歪。在運弓時,需注意手腕微微向左轉,此方法讓手腕更為放鬆。掌握方法之後建議先進行空弦練習。

熟練中上弓運弓之後,進行弓尖及整個上半弓運弓的練習。弓尖的運弓,則需要練輔助功「大臂進退」。當運弓到弓尖段,如果還是依靠小臂的動作,則弓會向指板方向滑動,此時大臂稍微的下進上退,會讓弓走得直。此練習建議面對著鏡子進行空弦訓練。當能夠熟練的運用小臂開合,大臂進退,弓直的難題也就不再是難題。

當弓直問題解決之後,則需注意弓平和弓穩。弓平則分為臂與弓要成平面、運弓要平。弓穩則包括弓杆方向穩定和運弓軌道穩定。此兩個注意事項,在解決弓直的問題之後,只需用眼睛注意即可。

學習了黃鐘第一冊教學法之後,我對運弓的感悟就是,強調慢練,慢是基礎,慢是良藥,先慢先對,一對就快。各式各樣的快,不僅有趣而且很酷。對黃鐘的感悟是: 循序漸進,在學習新的課程之時,先會復習舊的內容,堅固的地基則能夠建造更高的大樓。

談發音三大要素   任清華

小提琴在我心目中就是高雅,她優美動聽的旋律或柔情四溢或豪情萬丈,每每總讓我神往。臺灣黃輔棠先生研創作《黃鐘小提琴教學法》,讓我走進“零基礎小提琴師資培訓班”這個大課堂。在學習小提琴的過程中,我感悟最深的是,要選對運弓的力量、速度,軌道,即發音三要素。

這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繫? 那樣神奇的組合,真的能把難聽的聲音變好聽嗎?

軌道是指琴橋到指板之間的一段,可細分為超慢軌、慢軌、中慢軌、中軌、中快軌、快軌、超快軌(靠琴橋為慢軌)。運弓力量有大有小,運弓速度有慢、中、快速之分。最直接簡單的組合是:

一、運弓力量大、速度慢,選擇慢軌;

二、運弓力量中、速度平穩,選擇中軌;

三、運弓輕即力量小、速度快,選擇快軌。

三要素不能搭配錯誤,比方說:慢速、大力選快軌,就會發出刺耳的“咯吱”聲音;再比如快速輕輕運弓走慢軌,聽到的是虛的不實的聲音;還有慢速大力走中軌,弓子被壓死了聲音很難聽。在演奏過程中,注意發音三要素的組合,靈活運用,細心辨別。前面有提到力量小,速度快走快軌,但如果運弓速度超快,選擇超快軌,這時運弓力量就不能輕,而應該增加力,才能發出我們想要的聲音。

在演奏運弓的過程中,注意軌道、力量、速度的靈活運用,比方說:隨速移軌、隨力移軌、隨弦移軌。

一、隨速移軌。舉個例子,在《黃鐘教材》第一冊中的《歡樂頌》,帶附點的兩個音符占二拍,其後的一個音符占二拍,拉這個二拍的音符時需要換軌到慢軌並減速,經過這樣的技術處理,餘音繞梁的感覺出來了。如果不變換軌道,並大力運弓,節奏也會被打亂,聲音也難聽。

二、隨力移軌,在《歡樂頌》這一樂曲中,可以選擇走慢軌、多力、多弓,也可以選擇走快軌、少力、少弓,諸如此類,可以自己去比較區分,用正確的方法,做出正確的選擇。

三、隨弦移軌。在《A大調音階與琶音》中,只說音階吧,要拉出由弱到漸強到強,再由強到漸弱到弱的聲音,在A弦時,運弓離琴橋稍微遠點,轉換到E弦後,運弓靠琴橋近一些,力量再增大一些,就會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綜上所述,軌道、力量、速度是發音的重要三要素,組成一個圓環或鏈條,不能隨意斷開。這裏只列舉了簡單的組合,根據情況的不同,樂曲風格不同,演奏技巧處理的不同,它們的組合是千變萬化的,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我們掌握了核心的內容,知道了發音的三大要素,在學琴的路上用來檢驗,如果你拉出來難聽的聲音,試著去找一個最佳的組合吧,就能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

論“弓直”   許末麗

 

弓直問題在教與學都似乎都是個難題。傳統教學法對解決這個問題似乎都沒有一個科學、易懂、易行的方法,只能依靠學生照鏡子,乏味且無目的性的反復練習,所以很多學琴多年的學生都無法將弓拉直。當有幸接觸《黃鐘小提琴教學法》之後,我才體會到如何將弓拉直的奧妙!

一、上半弓

黃鐘教學體系首先提到要想將上半弓拉直,要先做好大臂進退和前臂開合兩種動作。前臂開合,我印象最深的是黃鐘 “韻律操”中的一個輔助動,即:伸直右手手臂,右手握住大拇指作拳頭狀,然後左手輕握右手大臂,右手前臂做盡量大的開合動作。此動作可幫助我們習慣前臂開合。

在弓尖部位,就要用到大臂進退:下弓時大臂向前推,上弓時大臂向後退。

然後,我重點講上半弓的運弓:

首先我們右手持弓的時候要注意提腕沉肘,弓要與手臂成平面。

然後將弓杆放置在中弓點位置。黃鐘教學體系在這裏一句口訣體描述其的動作要領: 下弓開,進; 上弓退,合。

下弓:中上弓小臂開時大臂不動,弓尖大臂進時要將手適量往前伸,弓杆微微向外翻,這時需注意我們的手腕需微微提起,切勿沉腕!

上弓:弓尖要先大臂退,然後前臂合。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可先練分解動作,將每一步先分開,做到位後,再將此動作串聯起來,一氣呵成,最後即可把這樣的動作運用至曲子中。

二、反弧圈

反弧圈的提法,源於我們做前臂開合與大臂進退的時候,偶而還有人不能完全能解決弓不直的問題,所以黃輔棠先生又提出了「反弧圈運弓」的概念與動作。這樣,就徹底解決了弓不直的問題。

 

反弧圈圖形

 

三、弓直小怪招──“神龍擺尾”

做好前臂開合、大臂進退,加上反弧圈動作,已經基本上解決了弓直的問題。而神龍擺尾這個手腕上弓時的小動作,卻能將細微的弓不直問題徹底解決掉。它猶如小提琴的微調器般,有助於調音時輕微的音高調整。

為了讓大家能更好的瞭解“神龍擺尾”,我在這裏以圖片作進一步詳解:

圖一、手的正常狀態                 圖二、手腕上弓時略向左擺動

圖三、下弓時手腕恢復正常狀態

 

在傳統小提琴入門教學中,一般學生們似乎難免有個 “殺雞”階段,即有一段時間聲音拉得很難聽。究其些緣由,都是因為弓拉不直,弓不直更會造成弓的“出軌”,從而造成力、速、軌、之間的不相配,最終導致琴聲音不穩定、沒有品質、沒有美感。所以,我們在初學的過程中,應當將拉直弓作為學習重點之一!

絕大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知弓直的重要性,卻不知道弓直的方法。這是源于傳統教學法並未將弓直的方法具體化、形象化、分解化。換句話來說,就是缺少了弓直的方法及動作要領。感謝黃輔棠先生將此難題化繁為簡,科學系統的揭示了弓直的奧秘!

 

黃鐘輔助功對我的幫助   王曉宇

幾個月前觀看黃鐘教學視頻時曾經認為黃鐘輔助功很機械、很枯燥,也很形式,只是騙騙初學者的把戲。但是經過此次培訓後深感它存在的意義,且獲得了很大的幫助。尤其對解決中平弓和弓尖的弓直所用到的前臂開合與大臂進退的輔助功印象尤為深刻。

到目前為止我們學習了上半弓的運弓方法。上半弓分為中上弓和弓尖部分,在運弓過程中為了保持弓直,它們的運弓方法是有很大差別的。

中上弓的運行要用到前臂開合輔助功的方法。所謂前臂開合就是指運弓的右手肘到手指(手形始終保持正確的握弓方法)在一個平面上來回地開(out)和合(in)。可是對於剛剛初學的我並不能很好地理解這個含義。幸虧有黃鐘輔助功的幫助,讓我實現了只從字面的理解到實際做到的進程。

具體做法是左手抓住右手的手肘,以這部分為支點,向著胸來回開合。此時最要注意的是手腕和手肘始終保持一個平面,大臂要完全靜止和放鬆。然後提高速度來回開合,等到完全熟練運用自如後,再把這方法複製在實際運弓上(中上弓部分),果然弓直的問題就解決了。

弓尖部分的運直弓黃鐘也有巧妙有效的輔助功──大臂進退。具體方法是:先把左手向前伸直,然後右手輕輕抓在左前臂近腕處,在腕與指之間輕輕滑動。滑動的過程實際上是靠大臂的進退來完成的。當右手移向左手指尖時,大臂做向前運動,反之右手移向手腕時,大臂做向後退的運動。這樣大臂的來回進退帶動了右手在整個左手的移動。同樣可以把這招輔助功複製在弓尖的運弓上。弓尖向下運行時大臂向前,弓尖向上運行時大臂向後退。有了大臂進退輔助功的幫助,能讓弓尖部分的弓運直變得容易。

最後還可以把這兩部分的輔助功連在一起做。把右手搭在左手手肘上,按照開進與退合的方法模擬中上弓的運行。然後把這兩個輔助功的的方法運用在實際運弓中,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學習黃鐘教學法之前有過拉空弦的經歷。在學習中老師只是一味地讓我要做到運弓放鬆和弓直。由於從自己的視覺看弓總有個角度偏差,總是找不到弓直的感覺,或者偶然找到了感覺,還是非常地不穩定,總是有弓不直的問題。因為這個原因非常苦惱,對學琴產生了恐懼感,因此終止了學琴。

黃鐘的前臂開合與大臂進退讓我實實在在地受到了益處。當然在練琴過程中,弓直問題還是會有反复。每當碰到這種情況,重拾這兩招輔助功,再重新開始運弓,又會變正確和凸顯效果。這又一次證明了輔助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黃鐘教學法還有許多的輔助功,每一招都是magic(魔法),我們學琴者應該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練習輔助功,一定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黃鐘第一冊的學與悟   郭繼

通過五月底的《黃輔第一期培訓》讓我認識了黃鐘教學法,而這次《黃輔第二期培訓》讓我徹底體會到黃鐘教學法的精妙之處。

在黃鐘第一冊裏,我們學習了左、右手各五招輔助功。

左手

1、夾琴甩手,它能夠檢驗我們夾琴是否正確,讓我們在拉琴的時候保持一個放鬆的狀態並且靈活運用左右手。

2、左右轉肘,能夠讓我們適應不自然的手勢,換弦時手部不變手肘變,使我們在換弦時既保持了放鬆的拉琴狀態又保持了正確的手形。

3、前後移動,為了以後換把、揉弦時我們的左手能夠放鬆,特別是大拇指。

4、手指撐開,它能使我們手指指根距離打開,4指不低,3指不高。

5、手指抬落,訓練我們手指力量與手指的獨立性。

右手

1、拇指伸縮,可以解決持弓手指僵硬。

2、放轉傳力,有利於正確的發音,用力的方法與方向。

3、前臂開合,能夠引導我們正確運用中上弓段,控制運弓時弓的直線運行。

4、大臂進退,控制了弓尖段運行的直,解決了該弓段弓直的問題。

5、臂腕抬落,它可以使我們找到每根弦的平面,從而保證換弦時手形正確、換弦乾淨。

這些都是在第一冊裏我們左右手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規範的姿勢。在弓法方面,我們學習了平弓、短頓弓、長頓弓、長短短弓法。在弓段方面,學習了中上弓、弓尖段、上半弓的運用。

在學的方面,對於我而言,我認為我學到的最重要的兩個方面:

一、              關於四個放鬆點

在整個拉琴的狀態裏,我們一直強調放鬆。但是我們應該如何放鬆?首先我們要明白最具有品質的音色是松而有力。然後再觀察我們手的四個基本點,從上至下。肩:無論夾琴、握弓,兩肩一定要沉下來,所謂“宜松,不宜聳”。如果我們的身體是一個緊張的狀態,那我們的雙肩一定是高高聳立。右肘:“宜沉,不宜翹”。當我們以正確的姿勢展現時,右手手肘一定是往下墜落的感覺。如果我們提肘,會導致肩部僵硬。腕:“宜提,不宜沉”。生活中,我們手腕最自然最放鬆的時候一定是“提”。試試如果沉腕,一定會感到不適或緊。指:手指的放鬆最複雜,三個關節各不相同。指根關節,亦即第三關節,宜凹宜平不宜凸。第二關節宜彎不宜直。第一關節必須能彎能直。而我們整個弓段,每一個段落需要運用不同手臂位置、手指位置。只要有一個部位不規範,就會導致運弓不直、音色飄浮,使我們離“鬆而有力”的音色越來越遠。

二、關於音準

我相信每一位拉琴的人,最頭痛的就是我們的音準問題。我們所有的練習曲、樂曲裏的音都來自音階。所以,在我們開始練習音階時,一定要時時刻刻用心聽音準。我們可以從一弓一音開始,每個音對空弦,在音程關係裏八度、三度、純四、純五,是最和諧的,對於初學者來說聽准這些音程關係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我們在聽的過程中一定要記住每個音手指位置,每個音之間手指距離,再加以反復,鞏固。一弓一音做好之後,我們可以一弓兩音,但是每個音之間斷開。因為在沒有完全掌握的狀態下,我們需要時間體會下一個有多高,手指位置,以保證每個音落指就非常準確到位。再變換一弓四音、不帶空弦。再一弓八音、快速一弓八音。如果我們在練習音階時能夠把音準問題解決得完美無缺,那運用到練習曲與樂曲裏,便會遊刃有餘,不會讓我們再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音準糾纏。

在悟的方面,通過這次《黃埔第二期培訓》觀察黃老師上課、黃老師給我機會上課,讓我在教學方面受益匪淺。

首先,在教學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去解決問題。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身體構造不一樣,那麼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在一個知識點可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那麼做為老師,我們需要去仔細觀察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問題的根源在哪里,或許一個方法行不通,那我們一定要想第二個、第三個或者更多的方法。直到找到一個能從根本上解決的辦法。改變一個問題或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一定要比學生更堅持。

其次,我認為做為一名好的老師,1、我們一定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即時發現學生的問題。2、具備一顆堅持、不厭其煩之心,在學生不能即時改正問題時我們必須耐心,不能輕言放棄,應該更多的去鼓勵學生,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走,以達到最好的效果。3、在教學的過程中,不管我們走到哪一步,或深或淺,我們都應該在每一步都做到規範,如果我們從開始的第一步就做到最好,我們的品質才會不斷提升。4、在教每一課前,我們都必須對所教內容進行充分備課,勾畫出該課的重難點,在課堂上最到條理清晰。

在參加兩期《黃鐘教學法》的培訓之後,我感受最深的是對教學的理解。培訓、觀摩黃老師的課、自我實踐。每一步,我都在用心體會用心感悟,自我尋找自身的不足,慢慢成長。

略談小提琴入門教學品質  楊雅棠

從7月14號開始學黃鐘教學法以來,短短的半個月時間,我們已經把黃鐘第一冊學完了,這個速度或可爭取列入吉尼斯紀錄。可喜的是,我們的學員並沒有因為教學進度快而降低品質,這就得益于黃鐘教學法對教學品質的嚴格把關了。

黃鐘教學法自第一課夾琴,握弓開始,每走一步都要求學員動作要規範:比如運弓的弓直,黃鐘教學法有完整的體系來保證弓可以拉直,比如說反弧圈運動。配合人體自然生理,手的運動本來就是一個弧圈,而把這個弧圈運用到我們的運弓當中則有了不一樣的效果。因為反弧圈的加入更加契合了運弓時弓的走向,先退後進的方法使弓直的問題變得簡單起來,也讓老師不再頭疼學生弓拉不直這個入門傳統的問題。發音方面,黃鐘教學法通過規範弓子的長短,力速軌的精確配合,追求和達到發音的“深、寬、勻、美”,這也解決了為什麼學生拉琴像鋸木頭一樣發生難聽聲音的問題,於是學生的琴音變得美妙起來,他們的自信心也得到很大的提升,這對於他們堅定自己學琴的目標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黃鐘教學法嚴謹的教學風格使教師和學生從一開始就養成追求品質的習慣,不僅讓學生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會主動去追求品質,而且對學生的性格和人生觀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和作用。所以黃鐘所堅持的品質不光是學琴方面的,它還教我們怎樣對待人生。

 

黃鐘入門教學品質心得  鄧雨萌

關於黃鐘入門教學品質,其實不能說是研究而應該說是一種探討。因為黃鐘所擁有的品質實在是太多太豐富,它所具有的海納百川和不斷完善與充實自我的特性,注定我窮其一生也不可能將之探索完。

在以前的小提琴學習和教學中,我們很多時候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說,為什麼老師要求我們一定要把弓拉直?為什麼弓走到弓尖要用力多一點?作為一個學生,我們只知道按照老師講的把弓拉直,到弓尖多用力;然後等到我們成為老師的時候再把這些傳授給我們的學生。幸而還沒有學生問過我為什麼要把弓拉直? 為什麼要弓尖多用力? 他們也一如我們,是中國傳統教學的犧牲品,老師講什麼就是什麼,沒有追問也沒有創新。要是哪天課堂上冒出一兩個“刺頭”追問我為什麼,不知道我是否能夠腆著臉說“老師也不知道”。

然而黃鐘就是來告訴我們為什麼這樣做的,也就是黃鐘入門教學的品質所在。

把弓拉直是為了讓弓子能夠平穩地走在規定軌道範圍內,簡單說也是為了有更好的音色,而弓尖多用力是因為正常人們拉到弓尖部分時會因為弓尖離手太遠而造成弓尖部分的力量很弱,弓尖用力則能彌補這個弱點,使全弓的音色勻稱。

黃鐘告訴我們:老師要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學生的問題。如果只知道怎樣做而不知道為什麼,這將會是一位教學中一個很大的缺陷。只有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才能做到學得明白學得輕鬆,相對應的老師也會比較輕鬆。

對於一個學生來說,堅持黃鐘的學習品質,可以使他在學習小提琴的探索路途中不帶疑惑地學習,一步步探知到小提琴所帶給他的神奇與美妙;而對於一個老師來講,知其所以然不僅能夠解答自己的疑惑,也可以使他在自己的教學中更有底氣,更有勇氣去應對學生的提問和家長的“刁難”。

所以,針對學習中所遇到的為問題,我們不僅要堅持做對,還要堅持追問:「為什麼要這樣做?」面對黃鐘教學中的其他品質我們則要抱有一種活到老學到老,時時刻刻都在學習的態度,不斷探索,不斷發掘,才能在小提琴的教育和發展中越走越遠。

簡述黃鐘輔助功對運弓的作用   白昱寰

縱觀小提琴學習的歷史,音準、音色似乎永遠是令老師和家長最頭疼的,而這裏面音色似乎又是最難掌握的,因為涉及到力度、速度、軌道的統一,所以至今仍是令無數小提琴學習者頭疼的問題。

運弓難,難就難在對力度、速度、軌道的控制,要三者之間精確結合在一起,才能發出美妙的音色。而初學者學琴,往往會忽略運弓直平穩的重要性,在學習和練習過程中會優先訓練左手按弦,右手運弓便無意間被忽略掉了,殊不知他們恰恰進入了這個誤區,所以一直以來弓都運得不好,音色便出不來,就覺得小提琴如此難學,便放棄了。

以下幾條黃鐘輔助功則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1、前臂開合,這是為了訓練運弓到中上弓的時候弓不歪、不滑,保持大手臂不動,這招輔助功解決了初學者在練琴時一旦走到中上弓,弓便不自覺的滑向快軌的問題。

2、大臂進退,運弓到弓尖時,大手臂往前送,小手臂成平面運動,保持提腕沉肘的狀態。這招輔助功是為了訓練運弓到弓尖時,大臂後擺所造成的手腕緊張以及弓不直的問題。

3、放轉傳力,前兩招是黃鐘輔助功的外功,而這招則是黃鐘輔助內功,它是通過三指握弓法,將力量傳到食指,通過食指傳到弦上,在靠慢軌運弓時作用最大,它很好的解決了初學者運弓飄的問題。

黃鐘輔助功就像我們運動前的準備活動一樣,可以讓我們能夠更輕鬆、更規範的練習和學習小提琴,能讓我們對學琴越來越有信心,真正是初學者和演奏者學琴、練琴的良師益友!

堅持學琴的品質三要素   白方家

這次零基礎師訓班讓我對黃鐘教學體系有了一次更加深入直觀的瞭解,尤其是這次讓我把之前的理論與這次實戰教學結合起來,使我對於如何保持黃鐘的教學品質真正有了十分大的體會。
黃鐘教學法第一冊,是整套教材的起步,也是對於所有初學者最為重要的一冊教材。在初學時,擁有一個良好品質的開頭,是為之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那具體如何在開頭為初學者利用黃鐘教學體系打好一個有品質的教學開頭呢?我認為主要因素有三個:一、科學的方法;二、專業嚴格的老師;三、學習者的熱誠。
一、科學的方法
經過五月份初識黃鐘到這次師訓班,在我看來,黃鐘教學體系被稱之為一種十分科學、嚴謹並且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實至名歸,無庸置疑。
黃鐘教學法把學習小提琴這件複雜的事情經過科學的劃分方式,化繁為簡。並且,在黃鐘教學法中,這種化繁為簡的思維始終如一的貫徹著。比如,把(上半弓)運弓這種繁複的動作變成了如前臂開合、大臂進退等分段落的簡單動作。通過大臂進退解決了弓尖部位弓直的難題,並且加上輔助功的徒手練習,使動作更加容易做到,更加精確。這樣就把需要多塊身體關節和肌肉控制的運弓,變得簡單,不僅很好的解決了運弓直線的大難題,還使得弓子走直的大難題解決起來變得容易。
二、專業嚴格的老師
有了一套完整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後,一位具有專業素質並且對品質要求能夠付出足夠耐心的教師就成為了三要素的第二環。如果沒有一位能夠堅持教學品質不鬆懈的教師,再好的方法也會變為擺設。

這次師訓課讓我感受頗深的,是黃老師對於教學品質的堅韌追求。我作為本次師訓班中的一員,黃老師堅持對品質的要求常常使我自愧不如。在對音色上的要求上,不僅通過力速軌三者的科學方法對B組學員訓練,毫不放鬆,對於A組參訓老師也是嚴格要求,絲毫沒有放鬆。每一個音符,每一弓都要求得一絲不苟,直到達到標準為止。

回想自己的教學,有很多時候都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的不夠堅持導致某一項技術雖然教過了,但是品質卻仍有可以上升的餘地。如果我也能夠如黃老師一般對品質不懈堅持的話,不光是教學品質,自己的演奏水準一定還有提升空間。
三、學習者的熱誠
       回想這次師訓課,還有一件事是最讓我感動並且也是深有體會的,就是我們參訓的B組學員,他們完全是零基礎的學琴者,來自各個不同行業,不同年齡階段。他們之前對於小提琴擁有的也許僅僅是一腔熱誠,但恰恰就是這一腔熱誠,幫助我們完成了這三要素中的最後一環。
B組老師在這次師訓課中,能夠在短短的十幾天中就把小提琴的學習從「零基礎」到以優秀的成績完成「黃鐘第一冊考級」。這和他們不斷的努力,嚴格的自我要求,還有課後勤奮練習是分不開的。幾乎大家每天晚上都會練習到深夜,正是這種熱誠造就了優異的品質。
一個科學的方法與嚴格要求的老師固然重要,但是,「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學習者本身對於學習小提琴如無大熱誠,本身就不利於品質的保障。當然老師同樣肩負有調動學習者積極性的重任。可是,一個不願意配合的學生一定是老師最大的災難吧?

作為老師,我不願看到學生被逼迫著學習。軟弱到無法堅持教學品質,又文過飾非掩蓋缺點的老師同樣不會讓人佩服。堅持好的教學品質,達到演奏好小提琴的美好願望,是不可回避、不可放鬆的堅持。

《黃鐘小提琴教學法》如何解弓直難題

鄧江永

摘要:《黃鐘小提琴教學法》是一套把本土教材編得科學,有趣,循序漸進的教材。通過參加黃鐘小提琴教學法黃輔二期師資培訓,筆者試圖從概念界定、小提琴教學中常見的弓直錯誤、《天然音樂在E弦》教學案例三個方面闡述《黃鐘小提琴教學法》如何解決弓直難題。

關鍵字:黃鐘;小提琴;教學法;弓直

一、概念界定

(一)《黃鐘小提琴教學法》

黃輔棠教授費時二十年,創編了《黃鐘小提琴教學法》(以下簡稱《黃鐘》)專用教材十二冊,創出了一套適合初學者入門的小提琴教學法。這套教材的使用打破了傳統小提琴教學中,小朋友不愛練琴,上課不起勁,進步緩慢等問題,連四、五十歲的成人學生和陪小朋友學琴的家長,在學琴三個月後,也能頗像樣地上臺表演幾曲民歌、兒歌、或經過改編的世界名曲。這套教學方法在臺灣甚至是世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二)弓直

在小提琴教育史上,運弓一直是困擾許多教師和學生的難題,因此,弓直問題受到教育家們的關注。著名教育家林耀基先生提出運弓口訣:“直、平、穩”三字訣。這個口訣主要強調運弓直需要把握的要點,但並沒有提出具體的操作方法。《黃鐘》明確提出了弓直的具體操作方法,並且配有專門的輔助功練習。《黃鐘》(上半弓)弓直的具體方法包括:輔助功練習(前臂開合、大臂進退);反弧圈運動;手腕微調。

1、輔助功練習

輔助功練習包括前臂開合、大臂進退。中上弓運弓:手臂與弓成同一平面,大臂不動,前臂開合。弓尖運弓:手臂與弓成同一平面,前臂不主動,大臂主動進退,提腕沉肘。中下弓運弓:手臂與弓成平面前臂不動,大臂退進。弓根運弓:手臂與弓成平面,小指圓抬圓落,小指與食指你上我下(力點轉換),手肘無高低,神龍擺尾。上半弓、下半弓、全弓等運弓時可按以上方法自由組合,如:全弓練習,下弓退退開進,上弓退合進進加神龍擺尾。

2、反弧圈運動

手自然擺動,必然產生弧形線條。必須用反弧形動作,才能產生直線。所以,在演奏全弓時,不管下弓上弓,右手都必須先慢慢向後,再慢慢向前,弓才會走得直。這個反弧形動作,可簡稱為「先退後進」。

3、手腕微調

運弓直在大幅度範圍,由手臂和手肘動作決定,但是小範圍時,手腕對運弓的方向有微調的作用。例如:(上弓時的)神龍擺尾。

二、小提琴教學中常見的弓直錯誤

小提琴教學中運弓不直主要表現在軌道混亂,包括:慢軌滑到快軌;快軌滑到慢軌,聲音不穩定,雜音難聽等。

1、慢軌滑到快軌

同一弓速時:慢軌運弓力量較大,當不慎滑到快軌時,力量並沒有減弱,大力走快軌,聲音被壓死,不好聽。

2、快軌滑到慢軌

同一弓速時:快軌運弓力量不大,當不慎滑到慢軌時,力量並沒有增加,少力走慢軌,聲音拉不透,像沒有煮熟的米,令人難以下嚥。

3、雜音難聽

同一弓速,同一力量時:弓從琴橋滑落到指板或反之,都會發出難聽的聲音。

綜上所述,小提琴教學中,保持運弓直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響著小提琴的整個學習過程,從音階到大型樂曲都離不開弓直,它直接制約著小提琴發音的好壞。換句話說,運弓不直,就會與好聲音無緣。

三、《黃鐘》如何解決小提琴教學中的弓直難題

以《黃鐘》第二課《天然音樂在E弦》為教學案例,解決弓直的難題:

(一)教學重難點

1、弓尖的大臂進退

2、上半弓與弓尖長短組合

3、軌道轉換

4、保證弓直

(二)教學目的

1、解決上半弓弓直的難題

2、熟練演奏本課

(三)教學過程

1、輔助功練習

弓尖進退:前臂不主動,大臂主動進退,提腕沉肘。

上半弓分為兩段:弓段分配均勻。

短短長:開合開進,退進退合。

四短一長:下弓──開合開合開─進─,上弓──退進退進退-合-。軌道隨速轉換。

2、熟悉音高

隨琴跟唱,吉他式撥奏,持琴撥奏。

3、演奏《天然音樂在E弦》

把輔助功與左手配合起來。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